公众营养知识的缺乏,与我国营养师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介绍说,我国13亿人口,仅有营养师(医师)4000名左右,每32.5万人才有1位营养师(医师),相当于一个营养师服务一个中等人口的县城。而日本每330人就有一位营养师,规定100人以上就餐的食堂必须有营养师;美国也有注册营养师9万多名。
记者了解到,由于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引发慢性病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聘请营养顾问已成为现代人的消费时尚,公共营养师成为国家新职业。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四批新职业,正式确认“公共营养师”成为新职业。2006年《国民营养条例》出台,规定所有幼儿园和学校,社区和超过百人以上的餐厅都必须配备营养师。
增强营养意识
把饮食当治疗,一分保健、二分运动、三分营养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占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马方说,虽然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但与饮食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要把饮食当成治疗,合理调节自己的膳食结构。增强营养,起码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增强肌体的抗病力和促进身体的康复。
“一分保健、二分运动、三分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有可能健康长寿到123岁。众多营养医师倡议将1月23日作为中国营养健康日,增强公众的营养意识,从而普及营养知识。
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饮食行为健康不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还关系到你的孩子。你吃什么样的饭,他就照着吃,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传给下一代。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这对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专家指出,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监测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状况。应加强食物与营养法制建设,完善食物与营养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关于营养师、营养标识、儿童营养等方面的法规,把居民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