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0-83369605
The Lancet综述:糖尿病的多面性
来源: | 作者:pro0c900d | 发布时间: 2014-04-02 | 7895 次浏览 | 分享到:

营养变化和久坐生活方式是中国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小城镇和各收入层的糖尿病高患病率表明,糖尿病风险在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遍存在。但是,这些危险是可改变的,大庆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研究发现显示,改变生活方式使糖尿病风险下降50%。

中国人对于轻微的体重指数升高也较敏感。在欧洲和美国,2型糖尿病诊断时体重指数通常>30kg/m2,但是在中国为25.9 kg/m2。健康护理研究发现显示,同一体重指数下,亚洲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白人高2倍以上。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亚洲人腹部脂肪组织比白人高。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在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中承认这种观点,在诊断标准中亚洲人腰围切点值比白人低。由于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之间有较强的联系,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但是,没有β细胞功能衰退,糖尿病仍不会发生。

日本的Saku研究显示,在1550名基线胰岛素分泌和作用明确的参与者中,基线β细胞功能障碍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为8.27/10000人年,胰岛素抵抗者为4.90,同时有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者为16.93。

值得注意的是,β细胞功能障碍者2型糖尿病人群归因分值最高,为50.6%,而胰岛素抵抗者为14.2%,这一研究发现强调了β细胞功能障碍在亚洲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亚洲人前驱糖尿病快速进展为糖尿病,所以亚洲人是评价预防2型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的理想试验对象。

结论

糖尿病比目前细分的1型和2型糖尿病更为复杂。1型和2型糖尿病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长表明大多数患者具有遗传性的易感性。糖尿病的流行性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疾病的发病年龄。随着对糖尿病患者遗传、临床或代谢特点认识的提高,将来糖尿病的分组范围将会更加多样化。希望对这些疾病亚型的描述将有助于开发个体化疗法。